2018高考满分作文:于未见处探本源

往往能觉察不一般的人情冷暖,唯独黛玉不曾探视,一清早立在潇湘馆竹荫清清的院子里。黛玉的爱是深深扎根于内心,有时我们看得见的可能只是表演是假象是最无关紧要的部分,黛玉的真情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们只看到贾珍、贾蓉父子赶到铁槛寺奔丧。贾蓉便跑去和两个姨娘打情骂俏”于未见处探知贾府繁华热闹背后的荒凉。还要看到宝玉为秦钟的死而哭泣,还要看到宝玉带着茗烟去荒郊野外为金钏儿烧香祭拜的凄凉。

弹痕密布非重点,弹痕少处是关键。二战时期的统计学家沃德对一架架幸运返回的飞机作的体检报告证明,往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是要害处,是重点,于未见处往往能探求问题的本源。

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有“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非凡论断,也是他老先生“于未见处”理性感知探究文本的研究成果。是啊,一部《红楼梦》,若是从未见处切入,往往能觉察不一般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往往能贴近作者最本真的意图,触摸作者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拨动作者心中最柔软的琴弦。

于未见处探真情。宝玉遭到父亲毒打,屁股大腿脓血淋漓,凤姐天天去探视,嘘寒问暖,“就是有事缠住了,也要打个花胡哨”,她的面子做得足足的,众姐妹仆人丫头个个都不敢落后,生怕落了话柄。

唯独黛玉不曾探视,一清早立在潇湘馆竹荫清清的院子里,静静地对着怡红院那边凝望倾听,露水打湿了她的衣襟,打湿了她的睫毛发丝,眼里蓄满了热泪,她只静静地凝望着,生怕被别人看了去,而且一站就是小半天。黛玉的爱是深深扎根于内心,她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不需要凤姐似的表演。

有时我们看得见的可能只是表演是假象是最无关紧要的部分,看不到那部分才是真情,才是真正动人的部分。黛玉的真情是耐得住寂寞的,不需要证明什么,更不愿别人瞧见,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恋,怎么一连半天的站在竹荫深处颙望,这一站就站成了爱恋的绝版。

于未见处探人品。贾府贾敬老爷驾鹤西归,人们只看到贾珍、贾蓉父子赶到铁槛寺奔丧,“放声大哭,从大门外便跪爬进来,至棺前稽颡泣血,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的确像孝子贤孙。可稍一有空,贾蓉便跑去和两个姨娘打情骂俏,公然和丫头胡闹,丑态百出,令人作呕。即便是素有“凤辣子”之称的王熙凤之夫贾琏,也会趁着凤姐做寿之便,和仆人鲍二家的媳妇多姑娘百般淫乐,瞒着凤姐娶尤二姐。

这类人人前道貌岸然,孝子贤孙,诗礼簪缨,翰墨飘香,人后却骄奢淫逸,寡廉鲜耻。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这样的人还有,一旦把这类人放在邈远的时空中去考量,总能引起愤怒的共鸣。所以我们只有擦亮眼睛,了解一个人背后的故事,才能把握一个人表面颜渊实则盗跖的本来面目。

于未见处探知贾府繁华热闹背后的荒凉。

看《红楼梦》前八十回,一般人只看到繁华热闹,看后四十回才感觉浓重的悲剧色彩。其实前八十回看元春省亲的热闹,还要看到宝玉为秦钟的死而哭泣。看凤姐过生日的骄奢,还要看到宝玉带着茗烟去荒郊野外为金钏儿烧香祭拜的凄凉。看贾母庆寿的喜庆,还要看到宝玉带着好吃的从热闹处偷偷溜出来,去看望热孝在身孤零冷落的袭人,还有同样失怙的湘云,更要看到抄检大观园时,晴雯司棋琪官一干人被赶出的绝望和悲凉。看到大家族中秋佳节的欢乐,还要听得到中秋夜祠堂先祖那一声轻轻的“叹息”,还要写听得到桂花园深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玉笛声,还有宝玉为晴雯写的《芙蓉女儿诔》……

一部《红楼梦》,真可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于未见处才能看到贾府繁华热闹背后的“悲凉之雾”,才能把握贾府家族兴衰荣辱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儿悲剧。

如果我们感知事物只单纯地看到或繁华或热闹的一面,就必然会割裂很多因果关联,崩断很多逻辑链条,就难以抵达事物的本质,连不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找不到某人某事某物因何而存,又因何而亡的理由,也就离真实的文本越来越远。

见人未见,是创新思维,是窥破飞机问题的关键,是解读红楼的切点,是探知一切未知领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于未见处探本源,才能另辟蹊径,发现不一般的世界。

《红楼梦》就是由无数的繁华和荒凉交织而成的细而密的网络,只有见别人之未见,才能把孤立的各点连成线,将孤立的各线连成网,将孤立的各网连成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网络,才能打通所有的关联,抵达事物的本质。